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二十四章:第二乐章 (第4/6页)
充满暗示X的声音说:「也许,」他的声音轻柔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引导力,「这次的凶手,不是在创作,而是在献祭?他不是艺术家,而是一个……狂热的信徒?」 这句话,一个被JiNg心包裹在学术探讨糖衣之下的剧毒胶囊,被程聿毫不设防地吞了下去。 那个「挪用」的理论,那个「献祭符文」的暗示,那个「救世主信徒」的侧写方向,在当时的程聿看来,是导师对他思维盲点的一次善意提醒。 他没有意识到,那是梁思源第一次,也是最致命的一次,对他的「乐谱」进行的篡改。 梁思源利用了他对自己的绝对信任,利用了他那种天才特有的、急於证明自己的骄傲,更利用了心理学上最常见的认知陷阱——「确认偏误」。一旦「宗教献祭」这个概念被植入脑中,程聿便开始无意识地、从海量的线索中,去寻找那些能够支持这个假说的证据,而忽略了与之相悖的、更明显的线索。 他「看见」自己是如何一步步地,将调查方向从「艺术家」转向了「宗教狂热份子」。他「看见」自己是如何说服了整个专案组,包括原本持怀疑态度的陈志明。他「看见」自己是如何基於这个被W染的前提,推导出了那个最终导致线人Si亡的、完美的、却是从根基上就已彻底错误的收网地点。 记忆的画面中,梁思源始终站在他身後,脸上挂着那副温和的、鼓励的微笑。 「相信你的直觉,程聿。」在行动开始前的最後一次会议上,梁思源这样对他说,「你b我们所有人都更接近真相。不要被那些表面的杂音所g扰。跟随你内心听到的那段主旋律。」 那句话,在当时听来,是莫大的鼓舞。 此刻,在cHa0汐音乐厅的舞台上,在第二乐章沉重而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